從南開大學周恩來研究室主任崗位上離休的93歲老幹部、老教授劉焱昨天接受本報專訪,向記者講述了他在天津解放前曾任南開大學地下黨總支書記、地下黨天津市學聯委員時,用一個“南開地下黨記事本”記錄的發生在天津解放前的真實故事,上面有葉劍英、羅榮桓、李濟深、郭沫若、許德珩等人的親筆簽名。 迎解放“南北系”地下黨合併
當天,記者在南開大學西南村見到黨齡72年的劉焱,問及老人記事本的故事,劉焱感慨地説:“那個記事本現存放在平津戰役紀念館展櫃中,黑色封皮上貼着‘南開地下黨記事本’的標籤。這個看似普通的記事本,卻見證了我在南開大學從事地下黨工作的難忘經歷!”
劉焱告訴記者,1946年他在北平中法大學參加革命,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46年9月南開大學北返復校(從北方遷到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)後,中國共產黨為適應複雜險惡的鬥爭環境,按照“轉地不轉黨”(從大後方回到平津的黨員,其組織關係暫不交北方,仍由南方局系統領導。如一個系統的地下黨組織遭敵人破壞,其他系統仍能堅持鬥爭)的原則。上級在校內先後建立了分屬中共中央華北局、南方局和冀察熱遼分局三個系統領導的地下黨組織。
1947年8月,他受黨組織指示,考入南開大學插班生,進入文學院哲學教育系學習,並於同年10月起擔任南開大學“南系”地下黨支部書記,與沙小泉擔任書記的“北系”黨支部協調配合,開展工作。
1948年11月,根據中央指示,天津各系統地下黨組織合併,加強統一領導,迎接天津解放。按照上級決定,南開大學“南北系”地下黨組織合併,成立中共南開大學總支委員會,下設4個分支。他被任命為中共天津地下黨學委委員兼南開大學總支書記,直至1949年7月他從南開大學畢業後調離學校。這個黑色記事本,記錄這段時期他所有的重要工作內容。
記錄聯絡暗語和黨員名單
談及記事本上的內容,劉焱説,1947年冬,經南方局決定,在南開大學建立地下交通站,由在數學系任助教的地下黨員胡國定負責,掩護並輸送地下黨員、中國民主青年聯盟成員(簡稱“民青”)和進步羣眾到解放區去,並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辦法。
天津解放前劉焱在記事本上記錄的簡單符號或暗語,只有他自己能讀懂。例如,他在記事本上寫下的一首打油詩:“高棠李愛何時了,清河騾馬街頭找。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園花落知多少。”劉焱娓娓道來,這首詩暗含了怎樣送人去解放區、送到何地、到達後找何人、何單位接頭以及介紹人和接頭暗語等。
此外,他還要給每個去解放區的人編排一個由《百家姓》和“天干地支”組成的特殊接頭暗語,比如,一月份去的人叫“趙子甲”,二月份去的人叫“錢醜乙”,以此類推。在掌握暗語的同時,去解放區的人還要領到一張“路條”,這些路條是國民黨銀行發行的小額鈔票,由地下黨員胡國定統一保管和發放,解放區的同志掌握這些鈔票的號碼以便接頭時核對。
據統計,從1947年秋到天津解放,經由南開大學地下交通站輸送去解放區的革命師生和民主人士,累計達400餘人,其中包括知名人士楚圖南、王冶秋、李何林夫婦、聞一多家屬等人。
劉焱還告訴記者,在記事本最後幾頁,有一張題為“天津解放時南大在校中共黨員和民青成員組織系統名單表”,這是一份按照實際工作領導關係繪製的名單,共包括159名地下黨員和“民青”成員,是天津解放後的兩三天,南開大學地下黨總支按照中共天津市委的指示上報的名單底稿原件,其中詳細記錄了天津解放時,南開大學在校地下黨員和“民青”成員,這張組織系統名單表,是見證天津解放前後南開大學地下黨組織及活動的一份重要史料。
為13名地下黨員證明身份
解放後,劉焱一直將這個記事本悉心保存,“文革”期間他受到衝擊,記事本連同其他書籍、文件、照片等資料丟失,直到“文革”結束後才輾轉回到他手中。後來,他還憑藉記事本上白紙黑字的記錄,有理有據地為幾位地下黨員作出身份證明。例如,“文革”中有幾位當年南開大學地下黨員被誤認成“假黨員”,有的甚至被關進監獄,經劉焱用記事本上的記錄提供證明後,組織上才恢復他們的黨員身份。
20世紀80年代,劉焱根據記事本為解放前13位曾參加過地下黨和“民青”的南開大學工友提供了身份證明,要求按政策,將他們退休改為離休,南開大學校黨委審查後,將13人全部調整為離休。事後,這13人還專門給劉焱送來匾額以表謝意。劉焱表示,這不僅改善了這13個人的生活,更代表着他們獲得了黨和國家的認可。